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承接了青浦区一个产学研项目。该公司将与东华大学合作,研发生产一种高强度、高刚性尼龙基复合材料,预计今年可新增产值500多万元。近6年来,这家民营企业已承担了6项区产学研项目,累计销售4亿多元,获得专利12项,其中发明专利5项。
在青浦,中小企业正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创新主体。青浦区区长赵惠琴告诉记者,青浦没有一家高校和科研院所,正是这种短板“倒逼”,促使政府全力扶持中小企业面向市场开展科技创新,形成了全区从“科技专利多”到“成果转化好”的良性循环。这两年来,青浦区的专利申报数年均增幅超过35%,去年专利数高达4078件,且申报者99%是中小企业。这些专利的转化,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上半年,青浦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81.5亿元,同比增长8.8%,在市郊区县中增幅位居第二。
青浦区提倡“不求拥有,但求所用”,引导企业向外“借脑借力”。从2006年起,青浦每年安排1000万元“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”,鼓励企业与大学、科研机构合作。作为2012年区产学研项目,金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,研发抗癌新药“卡巴他赛”的合成方法和结晶方法,实现产业化后将使公司产值翻番。6年来,“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”已立211个项目,资助企业3675万元。
为帮企业对接研发资源,青浦区还建立了长效服务机制。5年前,青浦率先提出打造“科技综合服务平台”,培养科技经纪人,定期走访企业,将科技政策、科技培训送下去,并把企业的专利申请、产品研发等科技需求“摸”上来,在全市范围内整合资源,为企业提供“一对一”的科技服务。晋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准备上马一项电烙铁新产品,却苦于无法在焊接技术上突破,服务平台将此反馈到市技交所,并找到同济大学专家上门指导,公司实施技改后,新产品一举打开市场。
青浦民营经济占到半壁江山,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。“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成果,与最熟悉市场的企业,两者有效对接就会产生叠加效应。”区经委主任顾啸流说。3年前,青浦在全市率先成立“院士专家工作站”,为民营企业引荐高端智力资源。先后邀请袁渭康院士及其团队进驻亚士漆公司,东华大学周翔院士到安诺其公司开设工作室。此外,德力西、中大科技、沪工电焊等也有望在年内创建院士工作室。